“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榴莲、火龙果等东盟国家热带水果,走进了中国寻常百姓家,贴着‘原产地中国’标签的苹果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超市随处可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在谈到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成果时这样表示。
5月24日至25日,第十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在广西举行。陈武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15年来,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从最初的早期收获,已发展成如今的全方位多领域合作,为双边老百姓带来诸多好处。以前,新加坡民众很难吃到中国西部省份甘肃产的苹果、洋葱、马铃薯等优质农产品,甘肃省的民众也很难吃到新鲜热带水果。随着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的推进,甘肃兰州经广西口岸至新加坡的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两地民众上述诉求已不成问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在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正积极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该条通道向南经重庆、贵州、四川等西部省市通过广西北部湾,通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进而辐射南亚、中东等区域;向北经甘肃、新疆等省市区通过中欧班列连接中亚、欧洲。
陈武介绍,从中国重庆经广西北部湾港直达新加坡的海铁联运班列已常态化运行,预计今年海铁联运班列开行660班、货运专列100班、跨境公路运输500班、跨境铁路联运50班。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甘肃、贵州、四川等中国西部省份,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波兰、阿联酋等域外国家也积极参与。
交通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架构于中国—东盟日益完善的对话机制基础之上。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15年来,中国和东盟合作最大的成就是双边建立了多个对话合作机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中国和东盟构建起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多个合作机制。
翟崑说,历经15年的中国和东盟合作,在双边的努力下迎来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未来双方将拓展在智能科技、信息共享、人才融通等领域的合作。目前,中国和东盟合作的新兴业态已经逐渐展开,华为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中国IT企业进入东盟国家,帮助其建立大数据库,并为东盟国家提供智能产品服务;新能源、农业等技术合作也已展开。
“通过智能农业监管系统,只要点一下鼠标,即便是身在中国南宁市上班的农业专家也能为远在柬埔寨金边的农业基地作物实施浇灌。”中国—柬埔寨农业促进中心执行主任兰晖焰说,其所在中心运营着当前中国面向柬埔寨最大的公益农业项目,通过该项目,中国向柬埔寨输出资金、技术及专家团队。目前,由中国技术团队开发的智能农业监管系统已在柬埔寨应用,帮助当地培育智慧农业。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秘书处副处长罗锦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中心成立五年来,针对东盟国家所需,在新能源和新农业技术两个领域,向东盟国家转移了大批的新技术。在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中方科技人员从种子试验开始,在试验取得成功后,便在当地注册,形成当地的农业种子品牌,然后再进行种子推广。中方还联合当地建设研发中心,进行新的产品研发,形成高新技产品的产业链条。
翟崑表示,在多年的合作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已遭遇瓶颈,需要升级。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合作恰好给中国—东盟合作注入新活力,未来应以中国—东盟为轴,共同开拓其他国家及地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