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
|   点击下载

聚焦扩大市场准入 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改革试点 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发布人:珠海市服务外包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08    浏览量:425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寄予“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殷殷嘱托,要求广东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考察并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释放出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的强烈信号,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激昂号角。

  回首改革开放40年,广东得风气之先,大胆闯、大胆试、大胆探索,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将推动出台实施关于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行动方案,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郑建荣表示。

  当前,通过研究出台实施关于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行动方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贸易强省、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广东正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出台“外资十条”▷▶多个行业领域放宽外资准入

  2017年12月,广东出台《广东省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外资十条”)。截至目前,加大利用外资财政奖励、加强用地保障、支持研发创新、加强金融创新等实施细则已出台执行。深圳、珠海、茂名等已出台地市版“外资十条”。

  德国驻穗总领事馆总领事冯马丁表示,良好的盈利情况让企业对广东充满信心,该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对外企增资扩产的吸引力。

  广东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将进一步把扩大市场准入领域摆在突出位置。“外资十条”拟扩大开放的11个外商投资行业领域,占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限制外商投资行业总条目数的31%。比如,在制造业领域放开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外资股比限制;在服务业领域取消船舶设计、飞机维修、海上及铁路运输公司、加油站建设和经营的外资股比限制;在金融业领域放宽外商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寿保险公司的外资股比和业务范围限制。

  “今年将大胆推动措施实施,争取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等重点行业领域利用外资取得突破。”郑建荣表示。

  同时,广东还将建立省长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制度。定期组织省长与外资企业CEO圆桌会,推动世界500强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到广东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在深圳前海,目前建筑领域港资企业共有50多家,执业的香港工程建设专业机构类别由此前的4个增至6个,已有137家香港工程企业纳入前海专业机构名册,建设领域专业人士经备案后可在前海执业从业。

  广东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除了实现专业人士准入执业,2017年,广东还进一步扩大粤港检验检测结果互认范畴,实施“一机一台、合作查验、分别处置”的关检合作查验模式,实行“预报预检”“即查即放”“一次申报、分批出境”等新通关模式,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水平。

  广东还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2017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外资负面清单从122项缩减到95项,90%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实现备案管理。目前,外资企业登记注册最快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目前广东率先实现了所有地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覆盖。广东海关平均通关时间9.8小时,同比大幅压缩42%。

  当前,广东正大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接下来,全省将开展营商环境改革试点,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程序;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还将专门建立贸易摩擦应对综合服务平台,提高综合应对能力和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优质消费品及先进技术进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表示,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今年,中国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口6513.4亿元,增长17.3%,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延续了去年以来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2017年,广东货物进口2.6万亿元,增长10.1%。

  广东将落实好国家进口政策,主动合理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如推进冻品、乳制品、水产品、酒类等进口商品集散地建设,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和融资租赁飞机进口,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广东设立进口商品国别中心,加强“保税展示+交易”功能建设等。

  下一步,广东还将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重点扩大来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加速我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

  ■对话

  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郑建荣:重塑广东优势 推动全面开放

  今年一季度,广东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态势,占全省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外资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一季度广东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5607.5亿元,增长8.2%。其中,出口9094.1亿元,增长2.5%,进口6513.4亿元,增长17.3%。外贸增长与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推动了广东经济发展。

  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郑建荣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省商务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切实为广东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在开放格局上率先突破

  南方日报: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怎样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

  郑建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释放出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的强烈信号,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激昂号角。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东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奋力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商务系统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提高站位,既面向全国,充分发挥广东对泛珠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更面向世界,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上率先取得突破。

  我们将推动出台实施关于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行动方案,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贸易强省,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把广东建设成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重要窗口、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重要窗口。

  更有力举措推动全面开放

  南方日报: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广东基础很好,优势明显,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将如何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郑建荣: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冲破不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坚决破除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以更宽广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

  一是出台加快贸易强省建设措施,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争取未来5年新业态占全省外贸比重大幅提高。建立出口名牌企业政策体系,建设出口质量示范区。实施更加积极进口政策,建设国别商品展销展示中心。

  二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我省国际海港、空港枢纽功能和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推进国际并购,积极构建全球经贸网络。

  三是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

  四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便捷流动,畅通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进完成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开通,推进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方案实施。将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争取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创造更有吸引力投资环境

  南方日报:近期,中国向世界宣布扩大开放重要举措,提出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在这方面,广东有何计划?

  郑建荣:广东在吸引外资方面一直居于全国前列,2017年广东省利用外资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下一步,广东将根据国家部署,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力争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一是按照国家部署落实修订后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对外商投资的开放范围,切实推动“外资十条”相关政策措施落地。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力度,建立省长与世界500强企业直通车机制,推动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二是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进一步优化通关程序,压缩货物通关时间。三是探索依托NRA账户开展以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为重点的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跨境投融资金融服务。四是在法律服务、人才管理等方面深化体制创新,进一步营造国际化的投资软环境。

 

 

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