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巨大的市场需求、基础设施迅猛发展、智能产品层出不穷都加快数字经济横向扩展到更多领域: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新时代发明正是数字化转型成果。原有服务过程数字化,供需双方以数字化的互联网平台完成交易,从而彻底改变民众生活。
在更宏观的城市建设层面,公共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协同等方面都以数据为核心,主打“数据共享”的智能平台,直接催生了“互联网+服务”的新业态,在更宏观的城市群发展中还将不断得到深化。
洞察需求是数字化转型前提重构模式是目标
在互联网连通行业和空间后,海量的个性化需求和大数据处理需求迎面走来,这一切让传统业务模式受到挑战,以数字化重新审视服务和管理成为必需,也让我们看到行业和市场蕴含的更多机遇。
这一转变很难依靠自身完成,技术、流程管理和后期运营都需要专业团队,因此,也催生了市场空间和巨大刚需。多家以IT服务起家的服务商纷纷转为数字化运营服务商,从产品转向服务和平台的综合角色,助力更多行业走上数字公路。
首要前提则是按需定制,洞察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是关键。对此,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耀东认为,面对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模式的矛盾,即标准化产品成熟、稳定、部署方便但灵活性差、业务耦合度差;定制化服务灵活性较强、业务耦合度高,但是稳定性较差、复用性差、成本高的问题,“通用软件平台提供标准化产品,定制化服务提供灵活解决方案”的“软件+服务”模式,则是当前软通动力经过实践总结而出的经验,并且在保险业和能源业的服务案例中得到认可和检验。
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目标,他认为应该是让数字成为水电气一样成为基础,让数字连通业务流程,并作为反馈结果持续发挥效用。以保险行业为例,业务人员可时刻调用所需数据,让业务操作数字化、标准化,数字作为科学支撑连通业务员与客户。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匹配,不仅能实现智能保顾、智能投顾(机器人理财),还能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预判和提醒可能风险,提高风控效率、减少用户损失。
重构模式不仅对企业有所助力,而且对区域经济同等重要。在某些数据积累尚不完善的地区,需要将数字化战略下沉到实践中和理念中,同时和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整体服务平台。刘耀东介绍到,在河南内乡,通过软通动力与蚂蚁金服、内乡政府共同打造的服务平台,足不出户享受公共服务和日常缴费,另外还打造县域特色大数据平台,纳入征信大数据打造农村金融服务,让积累薄弱的乡镇变为贯彻数字化战略的排头兵,重构农村经济模式和产业形态。
公共服务之医疗:民众享受数字化家庭医生将普及
医疗领域是公共服务改革最牵动人心的焦点,医疗行业拥抱数据、数据上云后,可让医疗服务数据、药品数据、用户数据共享,推动医疗专业数据、部门管理数据、服务机构业务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互联互通,民众则可在终端上享受便捷,无须多跑腿,还能推动分级诊疗,家门口完成就医过程。
不仅民众享受便捷,管理部门也对基层业务进行分区域分级的监管,从而对各监管数据独立分析和预警,为医疗规划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化转型进入基层医疗机构之后还可为民众建立实时更新的健康电子档案,对医疗结构可详细记录医疗服务每个细节,而汇总省、市等多级医疗平台大数据后还可实现医疗行业内甚至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对宏观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
数字化的浪潮还催生了全新模式。通过实时更新的电子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可迅速诊断,做到及时转诊或“社区解决”,接收单位可共享看到上一级就诊数据,推动医院与家庭医疗的双向高效转诊。另外,还可根据健康档案在线自主选择医疗服务,数据科学支撑,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在线就医同时可作为健康档案的补充数据纳入,全程跟踪健康情况。
这都是数据连通、共享后的转型成果,今后,相信将会实现“健康中国”蓝图。
城市治理之交通:以数据共通打造智慧停车新模式
以往交通治理的焦点多集中在道路规划、出行方式增多上,在网约车、单车、共享汽车等充实后,停车难问题成为通病,单车乱停、共享汽车无处停放都让交通治理面临大考,而核心则是各方数据割裂,交通治理局限于某一领域,缺乏对交通出行整体需求的考量,所以治理步伐落后于现实需求。
数字化转型则是首先把交通出行形成的基础数据共通共享,管理部门、市场主体和民众可在智能终端上实时查看停车资源和车辆数据,管理者可根据实时数据发布信息、做出引导。
交通服务能力需要在清晰掌握多个市场主体的数据资源基础上才能判断,比如单车数据、私家车数据、网约车数据、分时租赁汽车数据等都需综合掌握,管理部门应搭建统一平台对接企业单独平台。现在推出的电子围栏就可看作是一大进步,通过规范停车准确掌握单车数据,相信未来还会融入更多出行工具,建立交通大数据库。
对停车难问题,则需要综合各区域、各类型停车资源,搭建统一平台管理。这一点已在石家庄市初步试点、取得成效。通过统一APP,用户可实时查看停车资源,管理部门可做好车位管理、运营管理和停车资源规划工作,而用户反馈也将与停车资源数据共同汇总,智慧停车不再是简单识别车号、移动支付,而是以数字化提升停车难治理效率,以停车服务智慧化催生服务新业态,比如共享停车位、潮汐停车等。
产业协同之城市群提升:城市群发展的辐射带动新模式
数字化转型渗透到城市更多角落后,会催生传统行业与产业互联网融合,城市服务能力和宜居指数提高,在多个城市、多个产业转型后,则可带动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正是“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最佳证明。
单独行业拥抱数字化转型后产生了海量交易数据、消费数据、用户数据、运营数据等,这些数据涉及“人、货、场”多方面,在城市群内自由流通后,各地之间、行业之间、跨行业之间可优势互补、互相借鉴。
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各生产要素数据自由流通后,逐渐构建了“金融+科技”的产业定位,数据流通提出了对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技术需求,行业数字化转型后可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和集聚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目前,黄江以对接深圳产业、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打造了高新产业聚集地,一方面承接深圳溢出优势产业,一方面对接莞深科技走廊,打造众多园区。此外,佛山市丹灶镇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安全两大新兴产业,集聚汽配、装备制造和五金优质项目,承接深圳溢出的智能制造、智慧安防等项目,集聚了数十家智能安防企业入驻,借助湾区优势发展地区产业,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升级。
数字化转型后,生产要素数据的海量集聚、自由流通、数据共享还可提升大湾区金融科技、智能交通、文化创意、共享经济等产业的竞争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模式变为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数字新模式。
数字化转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切都还在路上。拥抱数字化趋势已成共识,现在的焦点是如何挖掘“数字+行业+服务”的宝藏,数字渗入行业的每次变革和每个链条,打通行业数据、部门数据、区域数据、产业链数据等,用数据连通构造服务重构、行业重构的数字化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