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
|   点击下载

让中国形象更加闪亮

发布人:珠海市服务外包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07    浏览量:550

“从数量上看,我国已经占据世界图书出版第一、电视剧制播第一、电影银幕数第一的位置,电影市场世界领先,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引起强烈反响。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多头并举,中国品牌、中国声音、中国形象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3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的年度研究报告《提高文化软实力 增强国际影响力》(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报告主笔、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他认为,通过不断提升对外文化交流的亲和力、增强文化传播的辐射力、提高文化贸易的竞争力,中华文化精神内涵在未来能被更好地展示出来,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能得到更好传播,让中国形象不断闪亮起来。

 

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报告从对外文化交流、国际文化传播、国际文化贸易等多维度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

 

从对外文化交流看,近年来我国海外文化阵地和品牌建设不断加强。从组织中法文化年、中国俄罗斯年、中意文化年、美国的中国文化节,到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500多所孔子学院等,都取得了不俗成绩。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也布局初成,截至2017年底已达35个。“欢乐春节”活动以品牌化、本土化、市场化为宗旨,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活动,2017年海外受众超过2.8亿人次。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游客量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各国民众之间的直接沟通与交流。

 

从国际文化传播看,以影视剧、图书为先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已初具规模。近年来,一批优秀国产影视剧走出国门,大量精品图书海外热卖,武术、曲艺、文物展览、民间工艺品展览等纷纷走向国际市场,中华文化热在国际上持续升温。中国媒体也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

 

从国际文化贸易看,“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文化贸易发展呈现出服务化、数字化趋势,文化服务出口比例提高。2016年,文化服务出口占我国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1%,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影视、动漫、网游等新兴文化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5%,版权输出达到1万种。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令人倍感振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冯颜利表示,我们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做到文化自强,推动中国文化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

建设与传播同时发力

 

当前中国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对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传播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使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更加匹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更加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

 

在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范玉刚看来,文化软实力有对内和对外两个向度。对内向度强调自身文化建设,增强文化魅力;对外向度则强调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影响力。对内向度是对外向度的基础,当前尤其需要做好文化软实力建设本身。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并不简单取决于文化资源的多寡,而更在于文化资源的配置能力。一个国家健全高效的文化运转体系以及文化创新能力,是影响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根本性因素。

 

“如果不把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提高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贾旭东表示,要跳出文化看文化,在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中考虑文化建设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在当前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毛佩琦认为,文化软实力传播的核心是文化软实力建设,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前提是认清什么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哪些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软实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有丰富资源,包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要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认真系统梳理,从中真正提炼出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蕴含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要素,并在文化建设中将其传承好、发展好。他举例说,如何倡导高雅文化、保持中国语言文字的优雅是当前值得深思的问题。

 

进一步增强国际话语权

 

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不仅对内向度建设面临新形势,对外向度传播也出现了新情况。近段时间,以美国智库炮制的“锐实力”概念为代表,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努力和成果被肆意抹黑。如何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化解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引发学者热议。

 

冯颜利认为,西方炒作“锐实力”概念反映了西方对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焦虑,暴露了西方的文化霸权心理和过时的冷战思维。面对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中国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超越西方媒体和思想界议题设置的陷阱。“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倡导共商、共建、共享,欢迎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世界胸怀,应该加强对这些重大概念的对外宣传阐释。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林坚提出了举办中华全球文化论坛的建议。林坚表示,可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相关部委、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筹建中华全球文化论坛组委会,打造中华全球论坛的高端文化品牌,在国内和海外轮流举行。论坛议题可聚焦中国政治发展、经济转型、社会进步、文化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等,重点展示中国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