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
|   点击下载

湾区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应对技工短缺?

发布人:珠海市服务外包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02    浏览量:421

东莞首场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 南都记者 唐建丰 摄

技工短缺调查

如果说,制造业是湾区脊梁,那么技能人才就是支撑脊梁的一根关键梁柱。湾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结构性短缺———技能人才“用工荒”,这现象在节后用工市场进一步凸显。

上周,南都记者兵分三路前往佛山、东莞、惠州三个大湾区城市,调研制造业招工市场。随着制造业技术化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务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供不应求”成为当前市场普遍现象,有企业开出万元月薪,招聘仍然不理想。如何将“技能人才”这一根基打造得更为稳固,支撑“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成为湾区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阶段性缺工

普工急缺,预计4月份能基本稳定

在东莞厚街汀山工业区,红纸、黑字的招工告示比比皆是。一些电子厂、制衣厂招收的工种基本相同,如订珠工、车板工、指导工、剪线工、车工、模具等。其中制衣厂的车工、电子厂的普工属招收大头。

对于东莞的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说,春节过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招聘,多是因为增资扩产或者订单增加,急需人手赶生产。其中,一线工人需求最为旺盛。

“我们开工后马上招聘,第一波已经招到400多人了,但还差一半多人。”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人事部招聘主管刘波表示,因为今年公司新生产线投产后,招工缺口超过1100名。公司正通过招聘会、网络和猎头公司等渠道,希望抓住元宵后的务工高峰期招人。

节后普工短缺,可以说是属于节后的普遍存在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佛山、惠州两个制造业城市同样存在。

综合近年来的情况来看,春节后一般是全年用工波动较大的一段时期,不少劳动者通常选择在节后重新寻找更合适的岗位,不少用工单位在节后也因为扩大生产而增加用工需求,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特征,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到4月份左右才基本恢复稳定。

面对阶段性缺工,涨薪、提前招聘、跨省市招人成为用人单位的招聘“三式”。根据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对全市333家采样企业上报数据统计显示,企业新招普工平均工资3375元/月,与去年同比升244元/月,升7.79%。佛山市、区人社部门也在加强与周边劳动力重要输出地联系,计划组织赴广西贺州、桂林、钟山,湖南湘西州,省内罗定、新兴、云浮、郁南、徐闻、怀集等地举办约15场次的招聘会。

结构性缺工

技工短缺,企业发展面临的长期难题

如果说阶段性缺工,短期内还能解决,那么结构性缺工则是市场需要长时间面对。随着湾区产业转型升级走向深水区,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香饽饽”。在珠三角构建的现代产业体系就如同一座金字塔,底座需要庞大的技术工人支撑。

“技改”深入急需技能人才

企业“技改”的潮流,提升着“蓝领”这一词的含金量。根据佛山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年前发布的《佛山市2017年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报告》,招聘需求增长最快的职位类型分别是:工业工厂类、普通工人、销售代表。

佛山制造看顺德。佛山市顺德区的众多民营企业主动推动“技改”,随着机器换人的推进实施,企业的用工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

以好太太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为例,过去一年一线员工的数量减少了15%左右,但生产效率反而提高了30%。对于这样的情况,有关负责人王燕飞表示,“企业一直在转型升级,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为此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会加大,而往后的时间里,企业也会持续进行技改。”

2015年,好太太电器从中山回迁到顺德并投入800万元建立省级标准的实验室,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硬件投入容易,关键是如何发挥硬件的价值,这就需要通过人员和团队去完成。”王燕飞介绍,“企业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校招,去年就到了4个省16所院校进行校招,第一批学生已经在各个岗位实习。同时,企业也会参加各种专业性招聘会,力求多渠道吸引人才。”

 

月薪过万技术类岗位仍招不满人

在刚结束的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举办的首场春风行动招聘会上,20家企业提供1600个就业岗位,其中大部分为技术类岗位,岗位薪酬均有所提升。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在分析今年的节后用工情况时表示,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结构性缺工,最为突出的就是转型升级企业缺高技能人才。目前全市收集的11万个就业岗位信息中,普工需求占73%,技术类及管理类需求占27%。和去年同期相比,普工需求占比降低3%。

在东莞多场招聘会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相关的一些岗位出现在不少企业的招聘广告上,如机器人维护、高级工程人员,高级技工等。

东莞市鑫国丰机械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赵先生说,随着企业的增资扩产,企业的产品生产线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虽然会减少部分普工的用量,但相应技术人员的需求增加不少。该公司招聘钳工工资7500-9000元/月,学徒4100-5100元/月,电控工程师14000-18000元/月,储备干部6000-8000元/月,机械相关专业的储备干部月薪可达8000元,这在以往实属罕见。尽管如此,该公司希望能招到60余名技术、管理类人才,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位于清溪镇的东莞奇力新电子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就表示,眼下,不少有实力的工程师或者技工都流入了长三角地区甚至是家乡附近的城市,以往招聘高技工人才,在工厂门口就能解决,现在不仅要到人才市场设摊摆点,一些特别优秀的技能人才还需要通过猎头等方式挖角。“市场需求大就很难招足人才,除了考虑工作环境外,薪酬是人才考虑是否应聘的最主要因素。”

来自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东莞企业招聘的技工平均工资涨幅约10%。往年月薪约4000~5000元的储备干部,企业普遍给出了6000~8000元/月的薪酬;而比如电工、机修主管、产品开发工程师等大部分企业招工薪资均有上涨,像结构工程师、机器人工程师的薪酬在15000~25000元/月。

技能人才跨市争夺、定向培养

过去因“用工荒”,倒逼企业走向转型升级,如今随着转型升级深入,技能人才缺失,成为转型升级的瓶颈。这一矛盾下,归根到底还是技能人才根本性的缺失,因而着重培养技能人才成为各市突破的关键。

定向及联合培养成为人力资源机构和企业青睐的方式。在东莞,随着“倍增计划”的不断推进,以及东莞智能制造行业的迅猛发展,市内企业纷纷增加自动化生产线转型升级,这导致了企业对机械工程师和技工的需求大增。

据东莞智通人才有关人士介绍,2017年他们专设课程培养了3000名智能制造技术工人,就业基本集中在东莞及珠三角地区,供不应求。“通常都是企业跟我们签订协议,要求定向培养。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直接进入相应的企业工作。”东莞智通人才有关负责人介绍,东莞为数不少的企业,不缺资金,不缺项目,不缺订单,就缺中高级技工为主的技能人才。一方面,这类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就业机会多,往往未毕业就被预订一空,有工作的也常待价而沽,经验丰富的则更加吃香,工资福利“水涨船高”。

同样的,采取加强与本土技工院校的合作是另一个方向。惠州市人社局局长朱向阳介绍,惠州技工院校在省内排名前列,惠州市技师学院即将和西门子公司开展联合培养。另外,2017年在惠州开展的全国智能制造大赛,4家智能制造企业与惠州达成共同培养智能制造人才计划。

不过,如何留人仍然是关键?惠州市人社局职介中心副主任李毅介绍,惠州和佛、莞、中一样,也较为紧缺技工。最主要的应对措施,是企业要把待遇提上去,“起码不能比内地省份的同类企业同岗位工资低”。

朱向阳分析,同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相比,惠州的山水宜居资源和较低生活成本是相对优势。伯恩光学一名招聘人员介绍,该公司在深圳厂区一对同事夫妇,工作两年后,凑足在惠州的房子首付买房,此后果断申请调岗伯恩光学惠州厂区工作。

而在这一些技能人才当中,又以主招90后技能人才为主。“90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用人企业也应学会尊重他们,从细节入手,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这群人离职的原因大多集中在企业不兑现升职、加薪等待遇、没有归属感、工作不开心,对公司的规模、名气、发展平台、工作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满。”东莞智通人才就业顾问王茜表示,相对他们的父辈来说,现在的求职者在求职观念、维权意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用工企业如果想要留住他们,仅靠涨薪是不够的,努力营造强大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感觉到被认可。

记者观察

技能人才不足已成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

在东莞日前召开的创新驱动大会上,现任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介绍,人才永远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会上,他强调东莞与广州、深圳两个城市不一样,东莞的制造业根基,决定着东莞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因而东莞要着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实施“工匠精英”引领计划,引进培养10000名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要大力实施技能人才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发挥中高职学校主体作用、建设现代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促进企业员工学历、技能双提升。

这一段发言,阐明了产业升级下,用工市场需求的改变,对技能人才的渴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需要现代产业人才的支撑,而这样的案例在国际上也比比皆是。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这是关于德国制造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这里所说的技师,指的是支撑“德国制造”的技能型人才。

而在东南亚的新加坡,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政府不惜动用国库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使得新加坡实现了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

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建造,需要技能人才的参与,再好的产品设计没有一线落实,最后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然而,当前的技能人才的“用工荒”已成为阻碍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威胁着“世界制造中心”的竞争力。技能人才的缺失当前属于根本性的缺失。

这背后是,社会观念对于“技能人才”、“技工”存在误解,尽管技工薪水已大幅提高,仍被认为是低端的职位,读技校、职校的选择对于大众而言是后备选项,与德国技工技师是备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不同。同时技校、职校的培养模式也值得斟酌,如采访中有企业提及早早到高校抢学生,但是学生真的下了车间,基本操作都不会。

当前,市场用工需求的改变,对技工院校来说,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院校的机遇,要真正培养出适应产业变化的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现代制造业中掌握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的人才,助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而企业方面也可以投入对普通工人的培训,提升技能,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专家观点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执行会长王理宗:

引导高校专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

随着整个国家转型升级战略的发展,深圳的城市发展步入“后工业时代”,打造创新型城市,而东莞朝着信息化工业4 .0方向前进,这样的背景下,招工难会成为一种趋势。为何会存在这种问题呢?

王理宗认为,首先随着城市转型升级,城市的营商和生活成本在逐步增长,但是市民的工资没有相应的提高,这会导致当地人才的生活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迎来红利期,交通越来越便利,互联网带来信息通畅,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由此,一、二线城市的吸引力下降,会导致人才分流,造成用工难的问题。

第二是,当下,高校教育与城市发展需求不匹配,高校培育的人才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尽管高校在不断扩招,但是高校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不高。另外,在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不对口、没有技能的人才面临返乡的趋势。

“总体来看,在以创新、制造业为基础的珠三角城市,研发类人才只能是小部分,更多的是需要有人才从事技能型的工作,执行生产。因而,技能型人才在未来10年将是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王理宗认为。

针对高校教育与城市发展需求匹配方面,他建议,引导高校,专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当下,高校多培育的是“万金油”式的人才,缺少特殊技能的人才。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引导高校,培养基础性人才和研究类人才。

要让年轻人留下来?重要的是提高年轻人对于城市的归属感。王理宗表示,“住房”和“激励制度”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纵观当下的城市发展,住房是生活的高成本因素。因此,企业可以专注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例如通过和自建房合作、公寓合作等方式,缓解城市年轻人的住房压力。而从激励制度来看,企业本身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发工作热情。

“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提高品牌效能,加速转型升级的脚步,打造具有发展潜力的平台”。王理宗表示,同时企业可通过人工智能、机器换人等方式,推动新动能的发展,解决“用工荒”的问题。

主笔:南都记者 梁锦弟

采写:南都记者 唐建丰 史晓然 何国劲 祝勇 岑龙基 梁锦弟

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