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疫情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影响及应对举措

发布人:珠海市服务贸易和外包行业协会    浏览量:1248

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新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和影响,既要多措并举缓释短期下行压力,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服务外包发展的基本面仍然稳固,抢抓危中之机,推动服务外包持续健康发展。

 

 一、疫情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短期影响严重 

 

1、疫情国内国外错期发展负面冲击扩大。

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举 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 有效控制了国内新发病例增长。尽管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 但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新冠肺炎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成为全球性大流行病。据环球网综合报道,截至北京时间3月22日中午,全球至少已有48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受疫情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世界经济贸易正在遭受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夹击。据 世界贸易组织3月11日发布的《服务贸易晴雨表》,反映2019年年底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2019年12月全球服务贸易景气指数为96.8,低于去年9月的98.4,全球服务贸易增长动力持续减弱。 

 

2、疫情打乱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常规节奏。

疫情于春节期间爆发,复工复产被动延期,打乱了企业既有工作计划和业务安排。一方面,为防控疫情蔓延,延迟复工、 居家隔离、旅行限制等举措持续实施,节后已有合同业务首当其冲遭受严重影响。根据1月底针对服务外包企业开展的在线问卷调研,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及时上线远程办公系统,企业普遍反映难以按照合同按时保质履约。另一方面,疫情发展严重打乱了服务外包业务拓展计划。一般而言,节后服务供应商更重要的工作是抓紧推进服务外包业务市场开拓和新签合同,为全年业绩打牢基础,但疫情在境内外错期蔓延打破了业务接续惯常发展轨迹。如果疫情蔓延至下半年,势必对全年服务外包业务发展造成不小影响。量大面广的中小服务外包企业面对疫情冲击更加敏感,可持续经营面临严峻挑战。

 

3、疫情加大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降速发展压力。

十三五以来,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告别了持续两位数的高速扩张,尽管年均依然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但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保护主义升温等影响,近几年来增速趋于下降。2019年全年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规模968.9亿美 元,同比增长9.3%。2月中下旬针对服务贸易企业开展的在线问卷调查中,近1/3企业反映对全年服务出口影响在10%以内,另有近30%的企业反映影响在10%-20%之间。考虑到2月份大多参考非典时期疫情发展时间轴预判,而境内外疫情错期发展超出预期,冲击和影响也更久更甚。据3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报道,全球疫情已 蔓延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少50个国家已进入紧急状 态。美欧等主要发包地区正处于疫情爆发期,疫情防控成为首要任务,不少国家已经采取“封国”“封城”及入境 限制等措施。而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更多受制于境外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面临着更大不确定性。

 

二、疫情不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趋势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内在特质和阶段性特点也决定了,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升级是大势所趋,必定稳步前行。

1、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基础支撑强劲

一是经济实基础牢。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优势和强大经济发展韧性, 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服务经济趋势好。我国正由工业经济迈向服务经济,服务经济呈现加速发展势头,国民经济中服务业占比连续11年持续提升,2015 年以来服务业占比已超过一半。

三是制度优势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重大战略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灾害防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疫情再次充分彰显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基本面稳固

一是产业处在成长期。我国服务外包持续较快发展,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9年服务外包执行额10695.7亿元,同比增 长11.5%,执行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968.9亿美元,同比增长 9.3%。

二是国内市场空间广。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字技术承载度高、国际化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广等特征,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具有风向标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黏合剂”功能。在迈向服务经济新阶段中,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正逢其时。随着国内市场潜力逐步释放,近年来我国在岸服务外包业务比重不断提升,目前已接近40%。

三是人力资源充足。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们往往用“人 脑+电脑”来形象地描述这个产业。随着国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持续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 大,特别是每年大学毕业生800多万,中职毕业生500多 万,能够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3、我国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步伐坚定

一是创新发展能力增强。服务外包领域创新创业活跃,优化配置创新要素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创业体系不断完善,这些在服务外包三大业务结构变化趋势中得以充分体现。知识流程外包(KPO)在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中所占比重由初期的不足10%提升至占2019年的37.8%,以研发服务、工程技术、检验检测等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

二是新动能孕育速度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速,众包、云外包、平台分 包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服务外包发展新动能日益壮大。 

三是政策导向明确。2015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服务外包升级。2019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服务外包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2020年初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商务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三、应对举措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产,短期要着力应对疫情冲击,助推服务外包企业纾困解难,以“稳企业”促进“稳就业”“稳外贸”等工 作。中长期要加快落实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政策举措,尽快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传统业态上线,做好应对疫情冲击工作。加强疫情防控组织保障。推动企业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组织有效实施,政府和企业及相关协会在信息收集发布、防疫物资采购、工作环境保障等加强合作,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和传播。强化应急性支持政策实效,加快落实各级政府集中出台的财政、金融、税费等支持政策, 最大程度缓解企业因疫情造成的现金流紧张、合同履约纠纷等经营困难。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国际规则,协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畅通双向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回应企业新诉求,切实发挥务实管用政策效力。兼顾稳企稳岗与复工复产,协助解决企业因疫情影响导致的招工难、 用工难,鼓励发展线上和智能化办公,探索灵活办公机制、错峰上下班机制、疫情期间带薪休假制度。 

 

二是抢抓疫情危中之机。疫情带来严峻挑战,也悄然催生新动能、新业态,“云端经济”快速增长。在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医疗、在线游戏、在线教育等线上业务进一步普及,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在市场监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经济社会领域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进一 步彰显。数字化转型、零工经济将形成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客观上会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服务外包企业需加强业务模式等创新能力建设,抓住垂直行业领域服务外包潜力加速释放契机,化危为机,赢得 市场竞争的主动。 

 

三是积极推动落实转型升级政策文件。把握好疫情期间凸显的“新基建”“新商业”“新管理”机遇,加强数字技术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服务外包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促进体系,加强中高端人才供给和市场主体培育,在充分发挥离岸服务外包技术外溢效应、引进先进技术和模式的同时,进一 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大力发展在岸服务外包业务,构建内外联动、协调互促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完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创新“走出去” 方式,加快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体系,将服务外包发展成为打造“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

 

来源: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研究员 李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