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同望科技董事长刘洪舟:软件企业的互联网思维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量:1048

广东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洪舟参加《曹开彬访谈》栏目的访谈,刘总与中国软件网总裁曹开彬就软件行业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热点问题及重要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望董事长 刘洪舟

刘总首先表示中国软件行业尚处于作坊时代。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化,软件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软件市场越来越大。但从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来看尚还处于作坊时代,还没走入能极大满足客户需求的工业时代。结果导致,一方面软件企业长时间处于低水平重复性的人力或成本耗费,根据客户变更的需求不断修改产品,而不能在业务和产品设计创新上加大投入,难以实现更大的客户价值;另一方面,从客户角度来说,投入越来越大,但价值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造成整个行业没有赢家的局面。
软件企业也要O2O

同望科技从2010年开始进行互联网转型,采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不断尝试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上的创新,并推出了天工商城、天工社区、天工造价三大业务板块。
天工商城的推出是为了解决传统标准化产品销售渠道模式的问题,打造软件企业的O2O体系。软件行业标准化产品销售起来比较简单,原本线下多采用直销、分销的销售方式,因为信息不对称,销售人员在内部沟通上占用太多时间,时间成本太高,同时效率难以有效提升。同望科技推出天工商城、天工社区,通过软件商城模式进行销售、通过社区聚合客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再辅之线下的服务,大幅提升渠道效率,降低时间成本和差旅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当前很多软件企业在帮助传统企业实现O2O,但是自身实现O2O的很少,那这就是问题了,自身都不能实现O2O体系,怎么去帮客户实现O2O、互联网+?”刘总如是说,依托平台的软件商城,实现线上、线下渠道重构,结合社区聚焦客户,将销售人员、代理商、客户和公司员工基于平台化协同,形成同望科技自身的O2O体系。推出两年以来,销售员、代理商、社区、客户、商城,整个链条的连接非常顺畅,标准产品的销售量有10%的增长,销售成本、交付周期大幅度缩短,渠道效率大幅提升,服务满意度随之得到有效提高。
从卖软件到基于软件卖服务

对于天工社区、天工商城之外的天工造价业务模块,刘总给出了这样的解答,天工造价是让同望科技从销售标准化产品逐渐转向数据服务的平台。标准化产品的局限性在于随着产品市场越来越成熟之后,市场对于标准化产品的需求趋于饱和,多销售一个产品也意味着少了一个客户。刘总认为“反过来看,多卖一套产品就多了一个服务的机会”,因此同望科技依托软件产品形成一个“云+端”的数据服务平台,也就是天工造价。
从标准化产品销售转变到提供行业大数据服务,逐渐将产品用户转化为会员服务模式,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与客户进行持续、有效地连接,天工造价让“端”的服务逐渐在淡化,给客户以轻量端,给予客户更多的选择。
寄予厚望打造V3平台

介绍完天工商城、天工社区、天工造价三大业务模块,刘总又基于V3平台详细解读了同望科技的生态系统战略。
V3平台是为了实现产业从作坊时代,利用互联网机会跨越到工业4.0。刘总认为,软件业在为传统行业提供工业4.0、“互联网+”服务,如果软件业本身还处于落后的时代,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会一直存在下去。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改变软件企业依靠程序员编码实现价值的逻辑,V3平台将技术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进行完全的分离,转变为“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平台”的逻辑,技术构架通过平台公司技术开发、编码实现,业务和应用架构由业务和产品人员自行设计,只需将产品设计好,再加载到平台即可,达到产业清晰的专业化分工。
同望科技的远景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零代码开发、智能生产的平台,构建产业互联平台。刘总将平台用户划分为两种类型:需求方,提供项目资源;生产方,承接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传统的软件开发周期通常是系统集成商拿到项目后,由项目经理进行拆解,再分包给软件工程开发厂商,开发厂商交由架构师进一步分解成各个模块,采用编程开发的方式去生产。这样一个周期形成一个产业价值网络,其实就是产业的产能。
但这种传统软件开发周期的弊端在于,资源方与承接方无法达成有效对接,从而造成产能浪费,而且以代码实现为目标的软件过程极其复杂,各方协作、沟通和协调效率低下、成本高。同望科技基于V3平台打造的产业互联平台,以众包模式最大化利用产能,项目需求方将业务和应用架构设计完毕后,采用零编码开发技术配置化组装应用,加载到平台上即可运行。
访谈最后,刘总表示只要有标准化产品,软件企业都可以进行O2O、数据服务、平台化的尝试。只要有互联网思维,拥抱“互联网+”会很难吗?

                                                                                         来源:中国软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