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尤其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振信心,鼓舞士气,为各行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释放四大利好信号
服务外包产业也不例外。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利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服务外包企业多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特性,这将有效解决服务外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外包企业的劳动力和运营成本快速上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这将助力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境交付模式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从本质上讲,服务外包归属于服务贸易跨境交付模式项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国家对服务贸易,特别是跨境服务贸易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准确的判断力和前瞻性,这将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第四,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离不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的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国家对现代科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将有效推动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显成效
今年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包括服务外包在内的各行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商务部5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算,1-4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3743.9亿元,同比下降6%;执行额2476.5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2309.7亿元,同比下降10.3%;执行额1491.7亿元,同比增长10.4%。以美元计算,1-4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545.8亿美元,同比下降8.6%;执行额361.7亿美元,同比增长8.9%。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35.8亿美元,同比下降13%;执行额218.1亿美元,同比增长8.9%。
对此,郑伟表示,从数据看,前4个月,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出现小幅下降,但执行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体现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比较优势,仍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我国新兴数字化业务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增长较快。1-4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额623.6亿元,同比下降0.3%;承接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298亿元、57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9.6%。ITO中的云计算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等新兴数字化服务离岸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79.1%、189.2%和423.4%;受抗疫需求拉动,KPO中的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离岸执行额126.1亿元,同比增长47.7%。
“之所以会如此,一部分原因是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抗疫’导致相关需求增大,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在数字技术和生物医药研发领域已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这也反映出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已见成效,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已成趋势。”郑伟表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随着现有基础的不断夯实以及国家对新兴技术和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未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将稳步前行。
谈及今年后几个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郑伟预测,从前4个月的数据看,总体上,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影响不大,预计今年后几个月将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二是行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BPO、KPO所占比重将继续提升,数字技术、生物医药、测试研发等产业将加速发展;三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部分国家政策影响,欧美国家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东盟、东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或将成为我国重点接包市场;四是区域发展更趋均衡,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仍将保持发展优势,京津冀、中西部、东北地区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