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资讯】全球数字鸿沟如何填平,联合国这份报告给出了建议

发布人:珠海市服务贸易和外包行业协会    浏览量:57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日前发布了《2024年数字经济报告》。这份报告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可持续和包容性,分别探讨了数字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关系、数字化设备生产阶段与原材料足迹、数字化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数字化有关废物的循环经济、电子商务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实现环境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数字化行动和建议。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少辉就此分析指出,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擎,但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数字化产生的潜在负面环境和社会影响。尽管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数字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要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0%左右,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二

 

 

      数字经济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擎。UNCTAD官网连续公布了2019年、2021年、2022年、2024年的数字经济报告,此前数年的报告主要关注数字经济对全球的价值创造和包容性发展,而2024年的数字经济报告则将重点转向数字化对环境的可持续性影响。以往国际协定、公约多强调数字化对环境的正面影响,如《巴黎协定》认为信息通信技术能促进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支持提高能源效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八届会议的2023年成果文件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和增加技术获取对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非常重要。今年的报告进一步关注数字化和可持续性之间关系的双向性,特别是数字经济带来的原材料枯竭、能源和水资源浪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污染和废物的产生问题,是国际组织层面对以往数字经济与环境关系认识的新突破,对今后的全球数字化转型和低碳化具有积极影响。

 

      需要关注数字化全生命周期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数字经济并非虚拟、无形的,数字化本身依赖于物理世界和原材料,其对环境影响是沿着整个数字化生命周期产生的。2024年报告认为,在生产阶段,数字化对环境的综合负面影响最大,用于数字化的关键矿物和金属正在急速消耗,根据世界银行评估,到2050年,石墨、锂和钴等产量将增长500%;国际能源署(IEA)估计,2050年铂类矿物的消费量可能比2022年高出120倍,可能达到地球矿产供应的极限。在应用阶段,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存储、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能源和水冷却。据国际能源署相关数据,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总量约为460太瓦时,超过了法国的总用电量,至2026年这一数据将增长一倍;部分国家已经意识到数据中心严重的能源消耗,如新加坡政府暂停了新的数据中心建设。在电子商务消费阶段,便利性、价格和品类优势促进了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上购物者从2000年的不足1亿人增加到2021年的23亿人,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了过度消费、运输排放和废物增加的负外部性,更造成了数字化废弃物的大量增长,数字化废弃物在2010年至2022年增长了30%,且仅有24%实现正规收集,发展中国家的收集率更是仅有7.5%。针对数字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中出现的环境问题,UNCTAD报告给出了各阶段国家、区域和国际层级的政策目标和备选应对方案,并提出要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稳健政策,提升数字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议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实施资源优化、加强监管、投资可再生能源、促进国际合作等改善数字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在数字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面临多重挑战。发展中国家多为数字化原材料的产地,或是大量数字化相关废物处理的目的地,处于全球数字经济价值链的两端,实现经济增长机会有限,但更容易受到数字化产生的潜在负面环境和社会影响。尽管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数字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个人和企业的数字素养相对较低,直接影响了其利用数字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利用数字技术来减轻气候变化和应对其他环境危机的能力较差。国际上目前还未形成包容性的全球治理框架来激励数字治理集体行动,弥补数字鸿沟;亟需制定全球标准,鼓励透明地报告和监测实现数字化和环境可持续性共同目标的进展情况。UNCTAD报告提出,应制定涉及所有利益攸关方的全球政策,使数字经济更加循环,减少数字化造成的环境足迹,同时确保包容性的发展成果;发展中国家需要进一步数字化,以有效参与全球经济发展;政府、行业领导者和民间社会应立即协调行动起来,这对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数字经济与环境可持续性问题。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前列。7月份举行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同时也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因此,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需充分关注联合国相关报告中提及的数字化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完善重要性原材料的产业政策,研究可持续的替代材料和元器件技术研发,提升数字化相关产品制造业增加值;优化数据中心性能,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减少对能源和水消耗,鼓励减少过度消费;数字化产品设备生命周期结束环节,制定电子废物政策、法规,提升回收利用率,优先考虑数字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和回收;执行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法规,减少数字技术的生态足迹;加强与各国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性的数字治理建设。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