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基本知识

根据这样的分类,ITO外包的企业形态包括各种计算机硬件维护类公司、软件产品设计、软件开发、软件代码编写、系统测试机各种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类公司,以及对网络系统进行设计、升级、增值、维护、集成和运营类公司。根据这样的分类,BPO外包的企业形态包括各种翻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中心、猎头公司、劳务派遣公司、货运代理公司、仓储公司、船代公司、运输公司(船公司、汽车公司)、各类报关、报检、通关公司、研发设计中心(公司);各类检测中心、广告设计、创意设计公司、新产品设计公司;以及各类法律、管理咨询公司,各类金融证券机构、保险中介、保险公估、保险代理和金融数据中心等。

第三篇 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原理 总体上来讲,关于“服务外包”的理论研究已主要基于四个方面:

1)交易费用理论,

2)核心竞争力理论,

3)外包动因理论。

4)区位选择理论。

1、交易成本理论 威廉姆森(1985)在交易费用理论中提出“资产专用性”概念,也就对企业外包行为机制做出了描述。他指出:第一,当资产专用性的最佳水平极低时,无论从规模经济还是从治理成本上看,都使用市场采购更为有利;第二,当资产专用性的最佳水平极高时,则内部组织更为有利;第三,对于中间状态的资产专用性来说,当两种成本存在很小的差别时将出现混合治理,即一些企业将从市场上采购,而另一些企业则自行制造,但两种决策都达不到最优;第四,在更一般的条件下,组织通过外包寻找降低生产成本的机会,但如果节约的外包成本或多或少的被在与外包商进行的合同摊派、外包关系的管理以及确保外包对合同的严格执行上所产生的费用所抵消,则组织倾向于实现纵向一体化;如果节约的成本高于合同契约方式的成本,那么组织倾向于市场交易,即进行业务外包。 有关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外包研究包括:Cheon、Grover、Teng(1995年)研究了信息技术外包,认为只有当外包交易成本、管理成本、供应商供应成本之和小于自己的生产成本时,外包才会发生;Vinning和Globerman(1999年)认为生产成本、谈判成本、机会主义成本之和最小是外包决策的依据;此外,Klaas、MeClendon和Gainey(1999年)研究了人力资源外包,认为总交易成本来自价格、维持契约和员工关系的费用、监督费用以及机会主义成本,不同的治理结构导致不同成本,而决策的依据就是总交易成本最小。

2、核心竞争力理论 有关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外包研究始于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在1990年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他们认为,企业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与资源,企业之间资源的异质性或企业拥有的特殊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那些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和高额利润的能力和资源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基于业务外包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应将一些重要的但非核心的业务交给企业外的专家来做,而使本企业保留核心业务,集中精力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实施业务外包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哪些业务必须由自己制造,哪些业务可以外包即与企业外的独立方签约购买,这一过程的关键是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业务外包就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将资源集中在那些使自己真正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技能和知识即核心竞争力上。企业在实施业务外包时,应进行企业诊断,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挖掘本企业中竞争对手难以获得并难以复制的资源和优势,将其演变为本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扬长避短,再实施业务外包,才能获得真正的效益。企业在考虑业务外包时,不仅要关注目前正在培育的或业已形成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必须从战略高度审视外包业务,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决策。这就要求企业及时调整外包业务的结构和强度,选择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竞争对手却准备外包的业务,着力开发、培育、发展出独特的技能和知识。 根据这一理论,外包本质上是企业把非核心业务发包给成本更低的企业,服务外包是为了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产业链中的非核心部分外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因此外包的项目和流程一般属于相对简单的非核心部分,附加值较低,在价值链中处于低端地位。企业流程可分为战略性流程和非战略性流程。战略性流程是对企业的战略选择和执行起关键作用的流程,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业务依存于战略性流程。战略性流程是企业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来源,必须内部化。非战略性流程应分析它们与战略性流程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密切程度高的,就应内部化或通过某种紧密合作关系做出安排。密切程度低的就可以外包。

3、服务外包的动因理论。 笔者认同中山大学陈菲(2005年)有关服务外包动因机制的研究,认为服务外包的动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动因和内部推动力量。

1)技术动因。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对服务外包的支持和促进作用表现在:一是互联网所谓延展性和灵活性使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对企业的约束化于无形,市场可以无限制地延伸到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从而为服务外包跨越时空障碍提供技术支持。二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机护送等的发展大幅度降低信息处理的成本,增加信息储存的容量,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消除人们搜集和应用信息的时空限制,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为服务外包各方参与者之间方便、快捷、安全地交流和传递信息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帮助企业决策者以最快的方式尽可能多地获得有关企业内外部及企业之间的信息,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服务外包管理者准确快速的决策形成技术支持。我们认同,信息技术发展与服务外包程度正相关。

2)经济动因。经济全球化带动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和重组,使生产、投资、金融、贸易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整个世界连接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只有通过服务外包与别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协调合作,互惠互利,才能获得长久竞争优势,享受全球化带来的胜利成果。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服务外包程度也越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我们得出推论:生产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程度正相关,贸易全球化程度与服务外包程度正相关,金融全球化程度与服务外包程度正相关。

3)市场动因。市场环境迅速变迁迫使企业采用服务外包战略。通过服务外包,企业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把具有不同优势资源的合作方整合成反应快速、灵活多变的动态联盟,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合作,共同应对激烈而严峻的市场挑战。市场变迁程度与服务外包程度正相关。

4、区位选择理论 根据英国著名教授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承包商的区位优势主要来自地理位置和聚集效应以及东道国政府的政策吸引。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在讨论分工的时候,共同假定不考虑运输的成本,但是考虑到时间成本,则地理位置这种无形的“运输成本”就值得关注,例如时差的区别。时差的区别在“后台办公室”的服务外包中特别重要,目前印度的70%的软件外包来自于美国。由于印度和美国的时差为十几个小时左右,这样美国银行就可以利用时间差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聚集效应在吸引服务外包中的作用在于其提供了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配套设施。目前在印度拥有五大软件园,不少的跨国公司在那里建立了咨询公司,例如微软和HCL、INFOSYS技术公司、TATA咨询公司、SATYAM计算机服务公司以及WIPRO技术公司等18家公司在印度建立了战略联盟为当地的软件公司提供服务。而东道国的政策则反映罗勒政府对该行业的态度,有政策的支持说明属鼓励类产业,发包商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政策可以降低成本。综上理论所述,笔者认为利益是实现服务外包的源动力,而利益的构成因数是综合性的,既有直接影响外包的由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带来直接费用的降低,也有市场因数带来的资源的整合,还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位置以及政府创造的发展环境因数。因此,宁波要发展服务外包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更要从比较优势出发系统考虑发展战略问题。 第四篇 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中,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是一个亮点。印度软件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建设于70年代,成长于80年代。印度软件产业的起步,主要得益于曾担任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主席,被尊称为“印度软件之父”的柯理和获得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拉曼教授。60年代,柯理凭着自己的远见和魄力,为闭塞的印度引进了信息科技。80年代中期,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和印度政府的决策者开始意识到在印度发展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印度政府也在1986年及时出台了第一个“软件发展政策”,使印度的软件业很快起步。印度的第一批软件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开发与服务能力和开展国际业务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纷纷将核心业务剥离出来,通过外包方式交给专业的公司完成。印度抓住“千年虫”问题、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欧元诞生三大历史发展机遇,在TATA和WIPRO等一批成功的企业的带动之下,实现了软件业持续快速的增长。据统计资料显示,仅消除“千年虫”一项,印度就获得了2514亿美元的收益。这初步奠定了印度在国际软件市场的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进入21世纪,印度软件业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增长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典范。据世界银行对软件出口国家能力的评估报告,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上,印度占据18.5%的份额,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近年来,印度软件出口迅速增长,在2005年达到236亿美元。此外,印度业务流程外包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国际BPO业务最大的承包国,其BPO业务出口额在2005年达到50亿美元。

印度服务外包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1、政府的支持性政策是前提 印度政府对支持国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企业界的呼吁下,印度政府采取的是最大程度上的“授权而非干预”的政策。首先是兴建软件园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就制定了积极的软件产业政策。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并于1991年6月在印度南部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园区。随后,又将软件园区由南向北推进,形成全国性的技术网络。目前,印度全国已经建成了18个计算机软件园区,注册公司超过7500家。其次是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印度主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如印度的产业开发银行等,设立信息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对软件开发等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政府为印度本土企业进入国内外证券市场融资创造宽松环境,允许信息技术企业上市集资。大力吸引外资参股印度服务外包企业,在很多产业仍需保护的情况下,允许外资100%投资控股软件技术园区的企业。此外,政府还对印度软件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融资收购国外企业软件企业提供便利,放宽限制。

2、印度的国情是动因 从1991年以来,印度软件国内市场环境长期处于不利状况。这是由于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国内贫富差距悬殊,总数约为1.5-2亿的中产阶级是印度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印度信息产业的主要市场。但是,印度还有4亿左右的贫困人口,这些人受教育程度低,电脑和软件与他们十分遥远,因此,印度软件业内需小,截止到2005年,内需所创造的IT产业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20%的左右,因此,印度国内的软件制造商的主要市场都在国外。国内市场需求小是印度软件业注重发展外包业务的动因之一。此外,在印度发展以软件为首的服务外包业,不同于钢铁、汽车、银行等部门,没有庞大的国有企业和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牵制,便于印度政策尝试新政。

3、人才是基础 印度政府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印度政府实施的人才战略是印度服务外包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印度独立以来,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印度上世纪50年代就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先后在全国建立了7所印度理工学院,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管理人才。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海内外信息技术人才需求的挑战,以培养市场为导向的实用性人才。印度目前有400多万技术工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印度的软件人才有30多万,并有300多万人员服务于计算机软件公司。此外,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印度的国际化人才所耗费的劳动成本远低于欧美国家,发达国家通过将业务外包给印度,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4、质量标准的国际化是保证 印度企业具有强烈的质量和服务意识。印度软件制造商们一向把质量和服务视同产品的生命。印度企业目前是世界软件业获得ISO9000认证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印度电子部率先从美国引进了CMM软件质量体系认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CMM比较强调用数据说话,对项目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数据都会进行记录,最后把收集到的数据交给质量保证部门进行分析,以改进流程。目前全球通过CMM认证最高级别即第四或第五级的企业只占整个软件行业的7%,其中印度就占了绝大多数。 第五篇 国内其他城市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2006年,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统计局和外汇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发展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明确了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的发展目标,提出完善税收扶植政策、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加强国际间交流等建议,大力支持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此外,商务部自2006年开始实行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千百十工程”以来,在承接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方面已初见成效。目前,成都、西安、上海、深圳、大连、北京、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济南这十一个城市已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这些城市将成为中国支持服务外包产业的先头兵,带动全国服务外包的发展。2007年,商务部将在“百”和“千”上下更大的功夫,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扶持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1、大连发展情况 大连是国家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基地,2006年被国家授予国内首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是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群聚规模最显著、基础最好、环境最佳、速度最快的城市。大连服务外包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ITO、BPO和研发中心三大产业类型。 截至目前,大连专业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企业超过600家,外资企业超过200家,从业人员5万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8家。名列全球领先的前十大ITO和BPO服务提供商中,有6家在大连开展外包业务。07年前6个月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95.1亿元,出口3.31亿美元。2007年6月,总投资约150亿元的大连服务外包基地在大连正式启动,据悉,项目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00亿元,可吸纳10万人就业。 大连服务外包基地是大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八大集聚区之一。基地可建设用地约5.5平方公里,其中1/3作为服务外包企业用地,1/3作为商务休闲等配套项目的建设用地,1/3作为配套生活区。基地以承接服务外包为主导产业,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以及外包领域的新业态。入驻企业超过100家,以大型项目和国际知名企业为主,发展一批万人以上大型企业,规划用五年的时间形成就业10万人、产值300亿元、税收15亿元的产业规模。基地与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相互呼应,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一定错位。 按照大连市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全市承接服务外包的总收入要接近1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使大连不仅在国内保持该产业的优势地位,而且成为世界级的服务外包承接基地。目前大连的软件和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旅顺南路,发展万人以上大型企业的空间资源逐步减少,规划建设新的服务外包基地势在必行。 2、上海发展情况 上海市2006年8月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发展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打造以浦东新区为代表的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努力将上海建成全球服务外包重要基地之一和中国服务外包合同中心。上海从事离岸服务外包的企业估计为1000家左右,其中物流类(包括货运代理和远程配送中心)约为500家,研发设计类约为230家;软件业约100家;数字化内容制作(包括游戏、动漫、影视制作等)约为100家;其余如金融后台、呼叫中心和财务审计等100家。如果以每家企业100人计算,上海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的就业人数约为10万人。上海离岸服务外包2006年总收入估计约为21亿美元,其中物流和信息服务占90%以上。 上海依托其三大优势推动服务外包发展:一是跨国公司云集,重点发展跨国公司离岸外包。截至07年5月,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3家,投资性公司153家,外资研发中心204家,其中06年《财富》500强481家外商中,共有257家在上海投资。二是金融机构聚集,重点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至2006年底,上海全市金融机构共706家,其中,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100家,外资银行在上海设立代表处106家。绝大多数外资金融机构把上海作为全国管理信息中心和行政总部及运作总部的所在地,已经、正在和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寻找合适的数据处理、后台处理部门的地点,上海金融信息服务将产生巨大的潜在市场。三是物流业发展迅速,重点发展物流相关服务外包。200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500万标箱,居世界第二;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居世界第一。世界前50大船公司纷纷进驻上海。 3、杭州发展情况 近年来,杭州市为化解资源制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入新世纪就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也为杭州发展服务外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6年,杭州服务外包产业总规模达到5.58亿美元,业态主要分布在软件服务外包、网络与数字增值业务服务外包、电信运营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

其中最突出的是软件服务外包,2006年软件出口销售额达到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85%,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企业81家,软件出口企业60家,CMM/CMMI双模认证企业4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软件企业达32家,软件出口销售额超过300万美元的企业5家,从业人数超1000人以上的软件企业有6家,在境内外上市企业16家;有8家企业入围“2006年中国软件百强”,11家软件企业被列入2007年(第六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总数在北京、上海之后列全国第三位;有2家软件企业列入2007年中国自主品牌软件前十强企业名单。浙大网新恒宇软件有限公司、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首批中国软件欧美出口试点企业(A型),虹软(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欧美出口工程试点企业(软件产品型),浙江高新软件园还被评为全国首批两个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之一。

杭州市为推动服务外包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申报基地城市;制定下发了《杭州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杭政办函【2007】153号文件);与新加坡腾飞集团合作在杭州下沙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开发一个总投资35亿元的杭州新加坡科技园,主要从事BPO业务,预计入园企业300-500家,从业人员5万名,年销售收入400亿元左右;出台了《关于促进杭州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办〔2007〕32号文件)的扶持政策,提出至2010年,全市每年要投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资金1亿元,专门用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扩大宣传。 4、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情况 2007年,园区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目前园区已经由ITO企业100家左右,主要集中于软件及嵌入式软件外包(销售收入约占70.6%)、动漫制作外包(销售收入约占10%)、硬件服务外包(销售收入约占14.9%)和IT培训(销售收入约占4.5%)。园区已累计吸收注册外资230亿美元,注册 资1082亿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超70个,现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制造业基地之一。园区制造业集中的特点为发展BPO创造了优越的市场条件,BPO业务主要集中在研发设计外包、物流外包、金融财务外包和人力资源外包。园区现有各类研发机构65家,三星、松下等跨国公司都已在园区设立研发中心,IC设计外包氏园区最具有特色的研发外包类型。